最美不过夕阳红
为了强化金牛区“微队伍”的专业能力,扩大“微队伍”发展经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,促进沟通交流,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与成效,在成都市金牛区民政局的支持下,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驷马桥街道、营门口街道,于2022年10月12日开展了两场“微队伍”培力——课程实践活动暨经验交流分享会,来自各街道的居民代表、“微队伍”骨干成员近30人参与。
驷马桥街道
第一场活动邀请到赛云台社区的龚纯华老师进行分享。龚老师所带领的党员老协志愿义剪队在院落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,获得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及一致好评,能够有此成就,离不开队员的付出与努力。一开始,义剪队也只是针对养老院的老人、院落行动不便的群体开展上门服务,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”,龚老师凭借着专业的剪发手艺,带领团队勤恳认真为居民服务,让居民看到了他们的公益心,队伍也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。随着影响力的扩大,街办组织开始看到这只队伍,并协助队伍进行申报,正式注册。现在,义剪队每月8号都会在社区门口开展义剪活动,服务更多的居民,用龚老师的话说:“只要居民有需要,我们就一定雷打不动,大家要是有兴趣,也都可以来参加我们的活动,非常欢迎。”
居民交流
现场居民还积极参与互动,讲解了自己队伍的故事,如发挥自身优势的残疾人服务队、仅有一只的桌上冰壶队、上过央视的箜篌队......这些队伍不仅丰富了院落生活,也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,通过发掘居民的优势,让大家能够走出家庭、走出社区,更好地融入社会。
营门口街道
课程实践
居民分享
第二场活动邀请到长庆社区小红旗党员服务队的孙世汶老师。孙老师所在的小红旗党员服务队从最开始的20多人,随着社区建设的需要及各项活动的开展,现已经吸收了61名队员,共同参与院落服务。与其他志愿服务队不同,小红旗党员服务队在内部进行了分化,设置了志愿管理组、刊物小组、文娱团队等小部门,分工协助,不仅加强了队伍的规范化、体系化管理,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,提升服务成效,并且通过《小红旗杂志》的印刷发放,扩大队伍的影响力,做好品牌建设。居民时常评价他们说:“看见你们格外亲”。
参与这两场活动的微队伍成员们其实都算是中老年人,年轻的五、六十岁,年老的已经七、八十,他们不仅为自己的小家庭奉献了青春,还为队伍的建设不断努力,为院落治理发挥着余热。最美不过夕阳红,院落服务,他们一直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