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韧性社区|以人为本,营造孝睦安康的韧性银桂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9-20 浏览量:678

以人为本,营造孝睦——安康的韧性银桂

韧性社区

城市化发展使城市人口、财富不断聚集,城市功能日趋复杂。同时,伴随着气候变化、自然灾害等外界威胁,城市遭受超设防情景灾害性事件冲击的频率不断增加,做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基础单元,创建韧性社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导向。不同于传统的社区发展模式,韧性社区更加强调社区系统自身在应对环境变化上的控制能力、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,其在发展过程中将人作为第一能动要素,围绕人的需求、技能与认识水平、组织与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,设计和构建一套相对平衡、有序的社区安全保障体系。

 

背景介绍

2022年7月,金牛区民政联合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结合前期韧性社区创建工作经验,申报立项了2022年成都市城乡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民生微项目——成都市金牛区城市社区韧性水平提升服务项目,以营门口街道为主,服务辐射九里堤、西华、驷马桥等街道。在成都市“715”“825”疫情反复的当下,项目在营门口街道银桂社区原有志愿队伍的基础上进行人员扩充、增能培力与结构整合,对社区两支志愿队伍进行了方向不同的分工与支持行动,以应对社区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的需求。

 

 

“银龄之光”应急志愿服务队:

 

银桂社区银龄之光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,其成员主要由社区老党员、楼栋长等居民骨干组成,其成员遍布社区辖下的各个小区院落,共计约30余人。服务队主要聚焦社区老旧院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,协助社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、院落日常安全防范与脆弱群体关爱行动,作为银桂社区“社区—院落—家庭”三级应急安全体系的中坚力量,在第一线保障院落居民的安全。

为了帮助服务队更好发挥作用,提升队员识别风险隐患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,社工联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,开展了一系列安全应急技能培训活动,帮助队员初步掌握了风险排查、消防燃气、防汛防涝、疫情防控等安全技能,并通过定期开展院落安全隐患排查、安全技能实操演练、社区风险地图地图绘制等活动,加深队员对于各项安全技能的掌握程度,将之真正的用在院落安全防护工作中。

近期,新冠疫情不断反复,为此银龄之光志愿服务队专门组建核酸检测组与疫情排查组。核酸检测组主要是在疫情集中爆发的情况下,快速响应,配合社区协调、布置核酸采集点位场地,通知辖区居民并解答疑问,维护核酸现场秩序,上门服务弱势困难居民,帮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与信息录入工作;疫情排查组主要是化整为零,分成23个院落小分队,协助社区在23个老旧院落中设置门岗,日常对小区人员进行管理排查、验码测温与出入登记等工作,与社区紧密配合,筑牢社区日常防护网。自7月15日起至今,银龄之光累积服务人次达25000人、服务时长达700余小时。

 

“涂言谢语”调解工作室:

银桂社区涂言谢语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3月,工作室以劝导能力与居民威信较强的老党员涂大爷、谢大爷为核心,吸纳部分院落院委会骨干组成,目前共有成员12人。工作室主要聚焦社区突发事件与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,协助社区对老旧片区改造、居民投诉信访、邻里争端等重点事件进行攻克处理,缓和社区与居民、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,在推动社区发展向上的同时,营造友好和谐社区氛围。

在工作室组建成立的过程中,社工积极走访各类院落居民,不断了解大家对于社区发展与社区安全的不同需求与看法,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院落骨干的认识,不断向大家传输自治与参与的理念,统一认识。最终,基于对于各位骨干成员的认识与社区的推荐,集结了12名文化水平较高,亲和力、影响力和说服力较好的居民骨干,备案成立了银桂社区涂言谢语调解工作室。

在工作室成立的初期,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银桂片区老旧院落改造与适老化改造。为了提升成员们参与该项工作的能力,社工为工作室组织开展了培训、参访、实操等不同形式的培力行动,帮助成员们熟悉、掌握了老旧改的各项政策、适老化改造的内容、电梯安装的收费标准和使用等相关知识,以及走访调研、沟通劝导等相关的实践技能。在其后参与社区实际矛盾调解的过程中,工作室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工作成效,截至2022年8月,共计完成矛盾调解约20例。

 

自“715”以来,疫情防控成为了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,不断持续的全员核酸、居家隔离也使得部分居民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,在个别院落引发了争端。针对这一情况,工作室在社区的领导下,组建了疫情报告组与防疫宣传组,一方面在各个防控点位巡查,收集信息反馈社区,同时针对防疫现场的突发情况进行调解介入,回应居民群众的个别化需求;另一方面,利用喇叭、微信群、上门入户等手段,持续发布各类防疫信息,保障居民们能够有效、及时接收到各项防控通知,按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采样。截至今日,涂言谢语累积服务人次达13000人、服务时长达450小时。

在后疫情时代,韧性社区的建设需要激活社区内部积淀的社会资本和社会活力,形成社区居民危机应对“共同体”。这主要体现在发挥好社区本土在地志愿者、居民骨干力量优势,因地制宜,提升个体和社区应急能力,强化社区联结与社区信任。

经过一年多的韧性社区创建历程,银桂社区通过提升引导力、服务力、凝聚力的三力培训,逐步将“银龄之光”“涂言谢语”两支志愿队伍发展成为了分工明确、功能互补的自治型组织。银龄之光聚焦社区安全,协助社区组建了专业、有序的群测群防网络,为社区储备了充足的应急响应人力资源;涂言谢语则聚焦关键事件,以畅通沟通机制、提升社区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为主,不断健全社区回应居民个性化需求、推动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,提升居民归属感。

接下来,银桂社区将结合不同居民群体需求,不断细化志愿队伍分工,培育组建聚焦高龄空巢老人服务的助老志愿队伍,以及重点关注儿童发展的儿童志愿队伍等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组织,构建一套平衡有序的社区安全保障体系,提升社区应对风险的控制力、组织力与适应力,建设孝老爱亲、睦邻友好、安全健康的韧性银桂。